黛玉葬花未葬運

2008/02/18 邢筠老師
繼兩蔣移靈,蔡萬霖、辜振甫大力興建墓園,乃至劉鐵球與郭台銘愛妻安葬銅棺,政商名流對風水的重視不言而喻,雖說生與死是人必經的過程,“生不帶來、死不帶去”更是瀟灑人生的最佳寫照,但人來到這個世上往往卻是身不由己,有人生而承繼祖業,扛就一身的重任,有人死時虎死留皮,遺予子孫萬世昌隆,因此活著的時候拼命似的工作,死的時候又絞盡腦汁想讓自己的遺骸庇蔭後世,而看來看去也唯有咱們中國人的「風水」有這種能耐了。
《葬經》曰:「葬者,乘生氣也,氣乘風則散,借水則止;古人聚之使不散,行之使有止,故謂之風水。」風水學認為大自然中運行之氣因風與水的激盪與調和而凝於地穴,死者若埋葬在有生氣的地穴,就能使其能量再生,這種說法於七O年代英國化學家進行地球環境成份分析時獲得証實,他們發現人體血液中九十多種微量元素與營養素的含量居然有六十多種與地質中基本元素的含量相同,由此可知人體與其生長的環境確實存有驚人的共同性,難怪中國人要深信「入土為安」了。
然而現今地狹人稠,寸土寸金,活人與活人爭地已屬不易,更何況死人與活人爭地呢,有鑑於此,澳洲政府最近甚至明文規定爾後土葬者的遺體一律以立式埋葬,這種做法對偏好土葬者而言一時還頗難接受,於是人們開始考慮起其他的葬法,因此火葬、水葬、樹葬、天葬、塔葬等紛紛出籠,其中又以塔葬較受人們以及政府的接受與推廣,所謂的「塔葬」,也就是把屍體火化後將骨灰放在罈裏安放在靈骨塔裏,藉由現代化的管理,提供往生者最佳的安息住所,或許有些人會懷疑這種葬法並未入土,恐無法藉由地氣與後代產生共鳴,其實骨骸放在塔裏雖然沒有直接接觸地氣,但是骨骸裏所含的「放射性碳元素十四」會與直系血親的身體產生的電磁波共振,因此盛骨的容器只要是材質及位置適當,與土葬比起來,一個依附地氣,一個憑藉空靈,兩者皆有異曲同工之妙。
蘇聯的創始人列寧至今仍躺在莫斯科紅場的水晶棺內,而法國路易十七的心臟也早就存放在水晶製的罈裏,對於這些叱吒風雲人物遺骸的保存及其對後世的影響力至今仍被科學家廣泛的研究著,人死後遺骸放的位置或許需藉由專業的風水師來鑑定,至於存放骨骸的容器則還有更寬廣的發展空間呢。
88Say電子報為每週三發報,提供各種有關人際與財運、工作與學業、愛情婚姻等開運報專題文章,以及剖析趨吉避凶的最佳方法和多項命理測算優惠資訊。